黑龙江籍实际施工方实名举报:山西屯留经开区工程款泥潭
2025年5月20日,黑龙江籍实际施工方(那艳忠)实名举报,称其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经开区康庄工业园区纬三路、经五路建设工程项目中遭遇工程款拖欠,并质疑项目存在资金流向不明等问题。 据施工方陈述,2021年3月,他从河南瑞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河南瑞华”)处以转包形式承接了上述道路建设工程。项目总承包合同造价为5212万元。 实际施工与合同乱象 施工方表示,项目实际施工由其组织进行,河南瑞华并未实际参与工程建设。他负责组织人员、租赁机械、采购材料,项目施工管理,经开区等各相关方的沟通,并完成了合同图纸内的工程内容以及经开区安排的图纸外工程。施工方强调,该项目为政府投资工程,工程款理应专款专用。 根据举报材料,该项目于2022年8月25日开始通车,年底基本完工。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,向河南瑞华支付了90%的工程款,计4600万元。然而,实际施工方施工方仅收到工程款1061.6652万元,另有代付工程费用401.9317万元,共计1463.5969万元。他认为存在1925.4541万元的工程款未支付。 施工方认为,除了支付给他的款项及代付费用外,其余资金的流向存在异常,疑似被他人非法占有,损害了其作为实际施工人的合法权益。 维权之路与司法波折 因工程款拖欠,施工方曾多次与河南瑞华协商,但未果。他随后通过信访途径寻求解决,经屯留区相关部门调解,各方认可了其作为实际施工人的身份。但河南瑞华仍拒绝支付剩余工程款,最终调解未能达成一致。 2023年9月,施工方向屯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将河南瑞华及经开区告上法庭。经二次审理法院裁定查清实际施工范围、工程量及工程价款,依法处理。 诉讼期间,屯留经开区曾借给施工方150万元用于解决现场资金困难。事后,双方未能理清借偿关系,经开区起诉施工方,但被区人民法院、中级人民法院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。 庭审争议与证据疑云 施工方在举报材料中指出,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河南瑞华提供的证据多与工程实际建设情况不符,有虚假陈述嫌疑。他认为,除了支付给他的工程款外,剩余资金去向不明,国家专项资金可能被挪作他用。 施工方还表示,河南瑞华曾多次对其进行打击报复,试图通过“以刑化债”方式解决问题,干扰法院审理,妨碍司法公正。他自述已面临生活困难、债务缠身,濒临崩溃边缘。 他还提到,屯留区人民法院决定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,并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鉴定公司。但之后,法院告知因经开区管委会与河南瑞华的干扰,认为本案不需要鉴定,决定终止鉴定。 施工细节与费用争议 施工方提供的《施工经过》文件详细记录了施工过程,包括进场前的现场状况、施工中与各方的沟通协调,以及工程款支付情况。 附件《施工方实际施工的案涉图纸内及图纸外工程量、工程总造价核算明细表》显示,图纸内工程造价为4309.7733万元,图纸外工程造价为389.0119万元,合计4698.7852万元。 举报诉求 在举报信中,施工方表示,他作为外地人,为当地建设做了贡献,却遭遇不公待遇。他希望通过曝光,伸张正义,为投资建设的外地人保驾护航。 针对事件,施工方提出了几点诉求: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该项目资金流向,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,依法严惩违法违规人员,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。他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调查工作,提供一切必要的证据和信息。 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。 |
【责任编辑:】
推荐新闻
阅读排行